01 产业链全景图龙辉优配
02 文旅行业概述
文化旅游可以理解成 “带人文故事的深度旅行”,它的核心不是单纯逛风景,而是围绕历史遗迹、民族艺术、民俗宗教这些有 “文化内核” 的资源展开,就像让游客钻进这些人文资源的 “故事里”,获得有特色的深度体验。
它的关键是让文化和旅游产业 “绑在一起发力”,而且有 “绿色经济属性”:不像传统产业可能靠高消耗,它靠文化价值带动发展,能帮着优化服务产业的结构,推动经济方式往绿色的方向转型。
文化旅游的核心目的是体验、参与目的地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而非走马观花。根据旅游活动性质和目的地特点,可分为:
展开剩余90%03 文旅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推进,文化旅游成了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若把整个旅游业比作一个大市场,文旅就是里面的 “核心热门板块”,直接占据了全球旅游业约 40% 的市场份额 —— 差不多是整个市场近五分之二的体量。
全球目前有 1154 处世界遗产,涵盖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三类,分布在 167 个成员国里,这些遗产就像文化旅游的 “资源宝库”,能为文旅活动提供充足且多样的核心素材。
国内文旅单位数量有波动:2016 年 30.1 万个→2019 年约 34 万个→2022 年 31.4 万个,受政策监管加强和市场调整影响;2023 年末 30.4 万个,2024-2025 年稳步回升。
文旅市场规模曾受疫情冲击:2022 年降至八千余亿元,同比降 28.01%;疫情后强势复苏,2023 年国内游客花费 4.9 万亿元,2025 年产业增加值达 5.2 万亿元,正向 6.5 万亿元目标增长。
04 上游产业链——项目开发建设
04-1、开发商龙辉优配
文旅开放商是文旅项目的 “专属管家”,负责运营管理,包括组织商业活动、市场推广、客户服务等,常与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合作推进项目。
以华侨城集团为例,其在全球主题公园市场表现突出,整合商业、餐饮等业态打造 “吃住行游购娱” 综合体,2019 年游客达 5397 万人次,超环球影城集团,成全球第三大主题公园集团。
04-2、承建商
承建商就像文旅项目的 “专属施工队”,核心负责项目建设环节,包括建基础设施、做环境布置、落实安全保障等,必须按设计要求准时完成项目,同时满足高质量标准。
中国中铁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工程建造业务是其核心板块,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上半年,中国中铁新签合同额达到 12737.5 亿元,这一数据直接体现出它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增长潜力。
05 中游产业链——文旅项目运营
文旅项目运营的核心,就像打理一家能持续吸引客群的特色门店,关键要抓三样:游客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本质是先摸清游客现有需求,再主动创造他们潜在需要的体验,全程围着游客需求转,同时靠标准化的精细管理,把项目各个环节整合顺畅。
我国文旅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做两大块业务:一是文旅演艺,二是综合型旅游景区。其中曲江文旅、新华联这类企业,在营收规模上走在前面,营收能达到 3 亿元以上;而宋城演艺、云南旅游则在赚钱能力上更突出,毛利率超过了 20%。
我国文旅企业按业务分旅游演艺、主题公园等赛道,看竞争力主要看营收规模和产品品牌力。像曲江文旅 2024 年营收 12.53 亿元,品牌力稳居行业前列;长隆集团年接待游客超 4000 万人次,靠庞大乐园矩阵和口碑,在主题公园赛道有明显优势。
05-1、市场消费情况
2024 年春节旅游超口罩前:出游 4.74 亿人次(恢复至 2019 年 119%)、收入 6326.87 亿元(恢复至 107.7%),人次和花费均超疫情前同期水平。
2023年国内各省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综合收入龙辉优配
2023 年旅游相关企业新注册 36.29 万家,同比增 42.28%,行业回血明显;现存企业数量上,广东、山东、四川居 Top3。
05-2、文商旅融合,促进场景革命风潮加热
新烟火主义核心是构建附近生活,通过统一治理街区、保留真实生活与文化、满足多需求,成都市文旅新模式和流量密码。
姑苏区老菜场双塔市集,经统一整改后颜值功能大升,半月客流超 20 万,抖音话题阅读量 22.5 万,社交平台热度高。
小红闲就像年轻人社交生活里的新偏爱,专做小空间里的精美景致,靠独特主题和场景设计打造口碑产品,刚好契合年轻人 “先种草、再拔草” 的消费趋势。
M + 马利创意园是从老颜料厂转型来的艺术街区,主打 “mamǎfufú 超级百货” 这一特色,还结合了幸福集荟(文化书店)与马利画材,把老品牌的文化稳稳传递给了新一代。
此外,县城成了不少游客的新选择,它没有热门景区的拥挤,反而靠独有的自然风光、代代传的文化遗产,还有淳朴的民风民俗,刚好吸引了那些想避开人潮、追求安静,又想要个性化旅行体验的游客。
06 下游产业链
06-1、消费人群
文旅结伴出游时,亲子家庭是绝对主角,在国内游和出境游里都占比最高。80 后、90 后年轻父母是亲子游的消费主力军,大多来自上海、北京这类大城市。现在越来越多家庭更倾向于用旅行的方式,带着孩子一起度过假期时光,这种亲子出游的趋势比以前明显很多。
2023 年旅游市场里,女性游客是妥妥的主力,占比超过了一半。不少女性一年会出游好几次,频率不算低。她们选旅行时更看重价格因素,比起男性,也更容易被好的旅行内容 “种草”,愿意跟着推荐去体验心仪的行程:
06-2、具体案例——途牛
途牛靠直播和数字化营销,搭起了旅游产品 “从推广到销售” 的完整链路 —— 就像把 “看行程、了解亮点、下单购买” 串成了一条无缝的线。它找专职主播和旅游达人做沉浸式内容,比如直播逛景区、细讲行程细节,让用户像 “云体验” 一样有代入感,既能有效提高用户参与度,又能带动市场销售,还推着旅游市场慢慢复苏。
途牛把高品质跟团游 “牛人专线” 当成核心王牌,先借抖音 “心动五一” 大促这个 “流量舞台”,一下子拉满品牌曝光度;接着靠多平台自媒体矩阵一起 “吆喝”,再用近 300 场直播直接接住流量、转化订单 —— 最后不仅让 “牛人专线” 这个 IP 曝光彻底爆发,还让这款高品质跟团游的支付 GMV 突破了 3000 万。
07 发展趋势
2024 年文旅产业的发展像一场 "品质升级赛",核心不是简单扩张,而是在产业融合、产品质量和市场管理上做 "质变升级"。
就像从 "做宽" 转向 "做精",企业得靠创新和差异化打出自己的特色标签才能站稳脚跟。
数字技术正给文旅业装上新引擎。大数据、AI 这些技术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深度融入行业 ——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数字人导览、贵州长征文化艺术馆的 AR 实景演出,都是用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的例子。
上海 "智游时空" 小程序更把 AR 互动、AI 路线规划串成闭环,游客扫码就能 "穿越" 到百年前的历史场景,既让体验更鲜活,也让产业竞争力更持久。
文旅消费也在变成 "组合套餐"。不再是单纯逛景区,而是把文化、体育、美食等元素拼在一起:昆山周庄把迷你高球和江南美食市集结合,打场球能换美食优惠;平遥古城既有 3D 灯光秀,又能体验非遗手艺。这种 "一游多玩" 的模式,正在创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来源:飞跑的鹿龙辉优配
发布于:广东省赢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